【鲢鱼】春季易发鱼病及其防治方法
立春过后,广东气温逐渐回升,塘底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上浮出水体,病菌滋生,水产病害不断增多。现介绍几例春季易发鱼病及其防治方法,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参考。
(1)水霉病
水霉病大多发生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如冬季或春季。但此病的发生一般前提条件是水生动物有受伤史。另外,水质较脏的池塘多发。因此,避免水生动物受伤和调节好水质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方法,如捕捞拉网以及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水生动物受伤,天气晴好的冬春时节选用水质改良剂配合增氧机调节水质和藻类,有利预防水霉。
此外,鱼种下塘时一定要注意进行消毒处理,如用3%~5%的食盐水浸泡消毒,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此病发生前期症状一般不明显,养殖户发现鱼身上长出了白毛时,水霉菌已经寄生到鱼体身上。因此,此病重在预防。如果一旦发病,养殖户首先应该选择杀真菌的药品,如五倍子、大蒜素等,鱼体如能够进食的话最好能在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物,以加快鱼体恢复。
(2)赤皮病
该病跟水霉病的发生有些相似,鱼体有受伤史是诊断的依据。治疗此病最好能“内外结合”治疗,如外用苯扎溴氨溶液等消毒药,内服诺氟沙星+三黄粉等抗菌药,以加快鱼体尽快恢复。
(3)气泡病
春季鱼塘气泡病的发生多半见于鱼苗培育期,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溶氧过饱和造成的。这些气泡会被鱼种误食,造成鱼体肠道胀气,游动不平衡。最初使鱼感到不舒服,在水面混乱无力地流动。情况严重时,身体会失去平衡,时游时停,随着气泡增大及体力的消耗,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,不久即死。通过解剖及显微镜检查可发现鳃、鳍条以及血管中有大量气泡,引起栓塞而死。
针对此类疾病,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控制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。有些老水塘开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藻类的繁殖很旺盛,透明度会降低。养殖户应该及时抽出部分老水,注入新鲜水。但加水应注意水源,不用含有气泡的水。
此外,池塘中腐殖质不宜过多,不用未经发酵的肥料。平时掌握投饲量及施肥量,注意水质变化,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多。如果发现气泡病应及时注入黄泥浆水,有一定效果。
(4)寄生虫病
春季鱼种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往往较大。尤其是以老塘为主的寄生虫发病比新塘要多,这主要还是因为老塘有机物比较多,适宜寄生虫的繁殖生长造成的。故开春以后应及时做好杀虫消毒工作。无鱼虾的老塘,可以选择大剂量的晶体敌百虫带水杀虫,同时使用生石灰;隔天使用铜铁合剂一次。进水后,施用糖类发酵肥调节水体微生态环境,保持水质肥活嫩爽,这种通过生态调控寄生虫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。